話說這次小猴和大帥到香港 “美食之旅 “
真的吃了不少東西 尤其是街頭小吃
待我看圖說故事 ~~~
超級美味的腸粉
拉腸粉(粵語簡稱拉腸或者腸粉),是一種使用米漿作成的廣東食品[1],以布拉成的稱為布拉腸粉[2],沒有布拉的稱手拉腸粉,但不如布拉那樣薄。腸粉傳統以碎牛肉、魚片、鮮蝦仁或廣東叉燒為餡料,也是廣州和香港酒樓常見的點心,常見的有鮮蝦腸粉、牛肉腸粉和叉燒腸粉。
街頭經典小吃~ 魚蛋
魚丸(Fish ball)是水鄉人家常見的小吃食品,用魚肉加澱粉製成的,多數為球形,但亦有其他形狀,如正立方體等。廣東和香港稱之為魚蛋,香港食肆有時候會簡寫作魚旦。
我的最愛~ 艇仔粥
艇仔粥是一種廣東粥品。最先來自廣州荔灣西關一帶,原為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艇(廣州話稱「艇仔」)在荔枝灣河面經營販售,故名「荔灣艇仔粥」,直至1970年代在廣州人民南南方大廈對出珠江邊仍有艇仔賣粥,今已絕跡。
艇仔粥的主要配料為魚肉、蝦仁、瘦肉、油條、花生、蔥花,亦有加入浮皮、海蜇、牛肉、魷魚等。現在在廣州、香港、澳門以至海外各地的廣東粥品店,艇仔粥都是必備的食品。艇仔粥在行內術語為「一彎」。
連不愛吃甜點的老公也淪陷的蛋塔
蛋塔(英文:egg tart)又稱蛋塔是一種以蛋漿做成餡料的西式餡餅;塔為「tart」之音譯,指餡料外露之餡餅,而餡料為餅皮密封之西式餡餅則為pie(批)。 蛋塔的做法是把餅皮放進小圓盆狀的餅模中,倒入由砂糖、鮮奶及雞蛋混合而成之蛋漿,然後放入烤爐;烤出成品外層為鬆脆之塔皮,內層則為香甜的黃色凝固蛋漿。
Laura Mason在Traditional Foods of Britain提出,在中世紀,英國人已利用奶品、糖、蛋及不同香料,製作類似蛋塔的食品。1399年英格蘭國王亨利四世的一次宴會便有食用蛋塔的記載[1]。
1920年代的廣州,各大百貨公司競爭激烈,百貨公司的廚師每周都會以「星期美點」作招徠,蛋塔開始在中國出現。1927年,真光酒樓率先推出蛋塔,大受歡迎,引來其他酒樓茶室效彷。[2][3]其後蛋塔從廣州傳入香港,1949年中共建國後,所有百貨公司以及茶樓在1956年公私合營後開始全數收歸國有,但蛋塔卻一直在廣州各大酒樓有售。
香港特殊美食 ~ 滷牛雜
公仔麵是香港著名的即食麵品牌,1960年代末,公仔麵上市時,以「三分鐘可以煮熟」為噱頭,迅速為香港市民接受,「公仔麵」亦從此成了香港人稱呼速食麵的代名詞至今。[1]
公仔麵是香港著名工業家周文軒在日本發明即食麵後引入香港,但原本並沒有打算在外出售,只是售予南聯工業大廈的合作社。原由香港永南食品公司生產,產品以一個「公仔」(洋娃娃)作招徠,故亦以「公仔麵」命名。產品推出後大受市場歡迎,此後雖然多個即食麵品牌相繼推出,但香港人至今仍習慣統稱所有即食麵為「公仔麵」。
在眾多即食麵品牌中,公仔麵定位為中高檔路線,其主要競爭對手為日本日清食品推出的出前一丁;1989年日本日清食品株式會社收購永南食品,永南成為日清食品的附屬公司,「公仔」品牌依然被繼續使用,並推出公仔點心等產品拓展中國市場[2]。與出前一丁不同之處是裡面有醬包。
鹹檸七 ~ 十分特殊的冷飲
鹹檸檬七喜,為檸檬七喜的變化,做法是把鹹檸檬加進七喜汽水之內,香港人相信這種飲品能化痰潤喉,同樣受到歡迎。
約1990年代後期,一些茶餐廳開始推出鹹檸七,每杯售價約十多港元。
美味早餐首選 ~ 餐肉三文治
我的最愛飲料 ~ 鴛鴦
或稱鴛鴦奶茶、咖啡茶;英語:Yuanyang/Coffee with tea,馬來語:Kopi Teh),即奶茶加咖啡,是一種發源於香港的混合飲品[1],有著咖啡的香味和奶茶的濃滑,棕紅濃香,苦中帶甘,柔厚如緞。冷熱飲皆可,一般不含糖,可自行加入。有中醫認為咖啡燥熱,奶茶寒削,混合兩者後可互補。
鴛鴦大多數時候由7成奶茶和3成咖啡混和製成,但也並非固定不變。其中奶茶一般使用錫蘭紅茶和淡奶。近年發展出一種叫做「鴦走」的沖調方法,將淡奶改用為煉奶;因為煉奶本身已經有甜味,所以鴛鴦不需要加糖。
鴛鴦被視為香港文化的象徵[2],用以比喻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現象[3]。鴛鴦及港式奶茶均被收錄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[4]。
下次到香港 小猴又要吃什麼好料的呢 ? 請期待 ~~~
~ 以上介紹皆摘自維基百科
無留言